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疾控局召开2023年研考工作调度会 全力确保研考平稳顺利实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12月21日,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疾控局召开2023年研考工作调度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主持会议。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执行力,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研考组织工作。各地要调集动员专门力量,优先保障考生核酸检测,及时向考生和考点反馈核酸检测结果。加强考场防疫管理,配足配齐防疫物资。要加强组考管理,确保考试安全。要严格执行安全保密规定,确保试卷流转绝对安全,严格落实入场和考场监督检查要求,严厉打击考试作弊,严肃处理各类违规违纪行为。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服务保障,关心关爱广大考生和考务工作人员。要坚持以生为本,优化考生服务,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告知考生组考防疫安排,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考生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为特殊困难考生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要关心考务工作人员,创造有利条件,为广大考务工作人员,尤其是监考老师,提供安全暖心的工作环境。
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就做好研考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和组考防疫工作作了讲话。河南省、广东省有关负责同志发言。
会议在北京设主会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分会场。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主任、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宁夏银川:聚力“三新”产业 激活发展新动能******
中新网银川1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产业是发展的基石。2022年以来,宁夏银川市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立足本地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配套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构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银川市“三新”产业预计完成产值650亿元,同比增长43%左右,增长态势强劲。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天通公司晶体加工车间,生产设备忙碌运转,工人们正在对蓝宝石晶体进行掏棒、切断、磨削、开方……依托“世界最大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这一优势,该公司做全光伏发电产业链条,形成光伏产业聚集效应,把银川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及光伏组件基地。
银川机器人产品生产线。 银川市工信局供图“在新材料产业,银川市聚焦光伏硅、蓝宝石、第三代半导体、储能电池材料等领域,正在形成从单晶硅到光伏电池、从蓝宝石到智能终端应用、从半导体材料到关键部件、从正极材料到电池材料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银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光伏材料领域,银川市已拥有单晶硅棒110GW、硅片45GW、电池15GW的产能,形成了拉晶、切片、电池产业链、坩埚、串焊机配套能力,建成了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光伏材料制造基地。在半导体材料领域,银川市拥有8寸至12寸大尺寸晶圆、半导体级石英坩埚、硅部件等特色产品,成为国内外芯片供应链上重要的配套产业。在工业蓝宝石领域,银川市形成5500吨蓝宝石晶体、2160万片蓝宝石晶片生产能力,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同时,在电池材料领域,银川市的汉尧石墨烯率先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的企业。
“为发展新能源产业,银川市聚焦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重点引进京能、银星能源、威马电机等国内龙头企业,正在形成从光伏产品到光伏发电、从风机塔筒制造到风电设备集成组装、从电池正负极材料到储能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银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在新食品产业,银川市聚焦葡萄酒、高端奶产业和枸杞精深加工等领域,中粮长城葡萄酒、蒙牛、百瑞源等重点企业实现高端化、产业化、融合化发展,精深加工食品比重逐渐上升,形成新食品产业新业态。
2022年,银川市共实施66个“三新”产业项目,开工率达97%,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34%,占银川市市级工业完成投资的75%。同时,银川市还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育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工业创新体系。
银川机器人产品生产线。 银川市工信局供图如今,项目成片、产业成链、企业成串、服务成线。冬季里的银川,勇立产业建设潮头,大干快干热度不减,正不断强化“三新”产业培育,推动区域转型升级,打造支柱产业新优势。集聚新兴产业新动能,银川市发展势头强劲。(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